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福鼎地方特色风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福鼎地方特色风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福建福鼎的婚嫁习俗:
传统男女婚嫁通常由"议婚"、"嫁娶"、"闹洞房"、"下厨房"和"回门"几个环节组成,而"嫁娶不亲迎"是闽东婚嫁礼俗中的一个突出特点。
男女到了结婚年龄,经过家长物色,或男女青年自由恋爱,由男方父母托媒人向女方求婚,倘女方父母表示同意,"合婚"认为男妇生庚无"冲"、"克"后,男、女双方家长就聘金、聘礼妆奁、婚期等进行协商,取得一致意见后由男家择吉日送礼到女家,婚事就算定下来,俗称"小定"。
迎娶之日,女家设午宴请亲友,俗称请"出门昼酒"。男家摆酒席遍请亲友,俗称请"新妇酒"。
花轿大抵天黑到达男家,再由男家全福长辈出来,揭去轿门上的"轿前符咒"。
经"子弟官"手提"风雨灯"来回上楼三次相请,新郎身着长袍头戴礼帽下楼与新娘一道拜堂,三拜九叩礼毕,新娘由全福长辈持喜烛。
"接亲酒"后,另备一桌精美丰盛的筵席,俗称"佳期酒",赴席者多为预先选好的父母双全的全福青年。
迎娶次日,天一亮新娘便在"伴娘妈"的引领下进厨房行"下厨礼",当天新娘还得参拜亲属长辈,行"见客礼"。
新娘"回门",新郎做女婿"。女家要摆"女婿酒"宴请女婿,于当日返回男家,至此整个婚姻礼仪才告结束。
畲族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两省,其余散居在江西、广东、安徽等省。浙江景宁县是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畲族人口为709592人。畲族使用畲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无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畲族无论是在婚嫁丧娶方面还是农耕生活方面都有自己的独特风俗习惯。
婚俗文化
福建是着名的畲乡,畲族人口占全国畲族总人口的一半以上。旧时,畲族男女一般在十一二岁时就可论婚,由父母包办婚姻。男家托媒往女家求亲,要开生辰八字,经***合婚后,认定上婚或中婚,才决定相亲,定亲,送吉日,迎娶。
火笼、火塘是畲族人民家庭生活所不可缺少的,在冬天的时候,畲族一家人都围坐在火塘边烤火取暖。
畲族忌吃狗肉、蛇肉、猫肉,更不能用筷子打猫,小孩忌吃鳝、鳗,到别人家做客吃点心时,不能将点心吃光,应有所剩余。
畲族同姓不能结婚,以前是本民族内部的盘、蓝、雷、钟四姓中自相婚配,现在畲族青年男女基本上都是自由恋爱,婚姻自主。
畲族的服饰崇尚青蓝色,衣料多为自织的麻布,绚丽多彩,现在闽东、浙南的部分畲族妇女所穿着的服饰仍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福鼎每年的农历三月十六和七月十六都要举办一次“乞丐节”,要用到的厨具、碗筷等都在前一天晚上准备齐全,而那些米就到每家每户“乞讨”,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百家饭”。“这习俗是已经流传很久了,每年都有很多人过来吃,有时候都忙不过来”。
每年农历八月初一是闽东民间的“乞丐饭”(也叫“百家饭”“八仙饭”)民俗节。在寿宁,有这么一段传说,八仙中的铁拐李常常打扮成乞丐的模样,到民间察访,了解民间疾苦,为百姓排忧解难。
有一年的八月初一,他来到了寿宁,他蓬头垢面,脚下流脓,看上去异常悲苦。
寿宁人民热情地招待了他,并捐钱给他治病。
铁拐李深受感动,决心要报效这里的好心人。
于是他在村头垒灶搭锅,把村民们施舍给他的百家米煮成饭,分发给众人,凡是得到他施饭的人都能过上平安祥和的生活。因此,这个风俗就流传了下来。在八月初一这天,很多人在天底下搭起炉灶,施舍米饭,求得大家平安健康。千百年来,该习俗深得寿宁老百姓喜爱,经久不衰,沿袭下来。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福鼎地方特色风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福鼎地方特色风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plskw.com/post/20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