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特色 > 正文

具有湘西地方特色的文化-湘西的文化底蕴

本文目录一览:

湖南湘西有哪些文化?

湘西土家族苗族生性粗犷、豪放、热烈。酒,是他们不可缺少的日常饮料。土家苗寨家家户户多有自己酿酒的习惯,酿制的多为甜酒、白酒。白酒中以苗家的包谷烧、土家的高梁烧最好喝。

湘西文化有巫族文化、土家文化、苗家文化等 湘西简介: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地处湘鄂黔渝四省市交界处。1952年8月成立湘西苗族自治区,1955年改为湘西苗族自治州,1957年9月成立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蛊术、土匪、哭嫁、赶尸构成湘西神秘文化的主体。由于湘西文化奥妙无穷,所以不甘心仅限于导游小姐的讲解,在网上查到如下内容,和好友们共同领会: 湘西的姑娘不仅爱唱歌,还会蛊术。

具有湘西地方特色的文化-湘西的文化底蕴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湘西文化硕果累累,以桑植民歌、湘西土家族打溜子、苗族鼓舞、侗族大歌、瑶族长鼓舞为主要代表的大湘西文化遗产,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力。湘西土家族地区的戏剧,较诗歌、歌舞要产生得晚二些。

\x0d\x0a赶尸\x0d\x0a 湘西的赶尸,到现在也没人能指出它的真实情况来。 \x0d\x0a据当地人一致的说法:赶尸的人是一个身穿道袍的法师,无论尸体数量有多少,都由他一人赶。 这和香港电影演的一样。

湘西苗族语言文化特色如何

苗族妇女上身一般穿窄袖、大领、对襟短衣,下身穿百褶裙。衣裙或长可抵足,飘逸多姿,或短不及膝,婀娜动人。苗族男子的装束比较简单,上装多为对襟短衣或右衽长衫。苗族有两种姓氏,一种是苗姓,一种是汉姓。

具有湘西地方特色的文化-湘西的文化底蕴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苗族文化特色为语言、宗教信仰、服饰、姓氏等。其中苗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分湘西、黔东和川黔滇三大方言,和七个次方言,十八种土语。

苗族的风俗特点可以从语言、礼仪、节日、服饰、食物、信仰等方面表现出来。语言:苗族有自己的语言,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分湘西、黔东和川黔滇三大方言。

湘西州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1、包括:(一)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二)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三)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四)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五)传统体育和游艺;(六)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

具有湘西地方特色的文化-湘西的文化底蕴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湘西苗族挑花: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挑花,俗称数纱,是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苗族地区流传久远的民间工艺。杨柳石雕:杨柳石主要产于泸溪县佛教圣地天桥山下的武溪镇杨柳溪,杨柳石因此而得名。

3、年国家批准湘西自治州设立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位于自治州首府吉首市、有4200多年历史的乾州古城被国家确定为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园。

4、作为湘西州首个5A级景区,有苍翠俊秀的青山,瀑布、苗寨、盘山公路、大桥;十八洞村、矮寨大桥作为新时代红色地标。

湘西有哪些重要影响力的文化遗产?

主要包括桑植民歌、靖州苗族歌鼟、澧水船工号子、土家族打溜子、湘西苗族民歌、麻山锣鼓、新化山歌等15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澧州夯歌、安乡硪歌、华容夹叶点子、嘉禾伴嫁歌等17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凤凰:凤凰,隶属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东与泸溪县交界,南与麻阳县相连,西同贵州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接壤,北和吉首市、花垣县毗邻,史称“西托云贵,东控辰沅,北制川鄂,南扼桂边”。

老司城考古遗址公园 位于永顺县城东19公里处的灵溪镇司城村,本名福石城,因是土司王朝八百年统治的古都,亦称司城、老司城。

最新文章